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推進生態優先、節約集約、綠色低碳發展。我國在垃圾焚燒發電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僅得到了國人的認可,也在國際市場上得到了贊譽。植根中國,走向世界。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正攜手多國為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砥礪前行,這也體現了我國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大國擔當。
具體到垃圾處理方面,相較于傳統的填埋處理,垃圾焚燒發電可謂是“減排勞?!?。在建設美麗中國尤其是“無廢城市”的過程中,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展現了應有的擔當,成為我國綠色發展的新亮點。
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,中國空氣質量整體持續改善,報告對比了全球20個國家在清潔空氣與氣候變化領域的進展與成績,結果顯示,中國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,多項排放控制標準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。
據了解,我國有部分典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已經開始走出海外,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提供中國方案。
垃圾填埋過程中產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均為溫室氣體,且甲烷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8倍。與垃圾填埋相比,垃圾焚燒發電能在較短時間內將垃圾轉變為二氧化碳和熱能,既能避免垃圾填埋過程中產生的甲烷排放,又能通過熱能回收發電而代替化石燃料,具有“控制甲烷排放+代替發電”的雙重碳減排效果。
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政策推動下,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不僅在“減污”中持續發力,更在“降碳”領域肩負起更多使命。我國垃圾焚燒處理過程中的各類排放穩定達標,與填埋相比污染排放大幅度削減,焚燒廠與周圍環境能夠和諧共生;氣候友好要求最大限度實現溫室氣體減排,避免垃圾填埋處理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,最大限度實現材料回收利用,爐渣可以作為建筑材料得到回收利用,焚燒過程產生的余熱可以用來發電或供熱等。
我國綠色低碳循環處理生活垃圾的方式也在向世界展示環境、經濟、減污、降碳和諧發展的中國經驗,向全世界提供了可借鑒的中國特色的垃圾處理樣板!
|